兩岸文化合作蔚然成風
“十一五”期間,兩岸傳統藝術合作已蔚然成風。青春版昆劇《牡丹亭》、新編豫劇《臺北知府》、新編歌仔戲《蝴蝶之戀》等備受兩岸文化界和媒體關注。兩岸藝術院校、文化團體及文博機構紛紛建立校際、院際合作關系,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實現歷史性直接交流,中國美術館與臺灣美術館共同策劃舉辦“兩岸當代藝術雙年展”;云門舞集、漢唐樂府、國光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團、表演工作坊、臺北市國樂團、臺北新劇團等臺灣優秀藝術團體相繼來大陸交流,劉國松、李錫奇、李奇茂、江明賢、廖修平等臺灣優秀藝術家的展覽在大陸巡回展出,形成了兩岸文化界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良好局面。
文化產業合作方面同樣成績斐然。文化部與福建省政府等部門連續成功舉辦了3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及5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展會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業已發展成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借助《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順利簽署的東風,文化部開創性地組織大型產業團組赴臺參加首屆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并舉辦首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拓展了大陸文化產品入島的新途徑。
總之,“十一五”期間的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架設了維系兩岸人民血肉情感的橋梁,為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 消弭兩岸之間因長期分離而形成的隔閡,發揮了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肖夏勇)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