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系統性風險已被控制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已經“洗”掉了很多大行家。北京玉器圈內曾有一個大行家,通過融資、貸款方式籌集了近20億元運作玉器市場,在資金鏈斷裂后就此銷聲匿跡。有業內人士透露,書畫市場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大行家。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幾年的調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已被控制住。一個山東畫商告訴記者,他身邊的書畫經營者有的回到原來的單位工作,有的重新創業,有的靠存貨和原有的客戶維持生計,只有少數因為使用資金杠桿而被市場淘汰。據他了解,壞賬沒有集中爆發還要得益于銀行提高抵押條件,比如原來抵押當代書畫可以獲得50%貸款的,如今只能抵押近現代書畫以獲得比例極少的貸款。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已有冰雪初融的跡象。山東某藝術品機構經營者蘇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當代書畫的價格降至高峰時期的30%~40%左右且難以成交,今年自己走訪了淄博、濰坊、青州、煙臺、青島等地,發現市場的交投開始出現,有的成交價還能達到高峰時期的40%~50%左右。在他看來,一旦有成交就證明市場還有救。
鄺根明亦了解到近期多家畫廊、藝術機構陸續開張,他認為這意味著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且代表畫廊、畫店、藝術機構有可能回歸為藝術品市場的“第一主場”。
與此同時,藝術品行業也開始了“自救”,如4月中旬山東濰坊將舉行的中國畫節和4月底“翰墨青州”期間,當地畫廊行業將舉行畫廊博覽會。蘇先生說:“商家都是無利不起早,這幾年沒有人愿意舉辦活動,現在他們愿意配合,證明還是看好市場�!�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