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美國航母戰斗群“緊急轉向開赴朝鮮半島”的消息一度吸引輿論的眼球,也進一步加劇了半島的緊張氣氛。有韓國媒體一周前便宣稱,“卡爾·文森”號已抵達朝鮮半島附近海域。朝中社則回應稱,這一部署毫無作用,“這種魯莽的侵略行為加劇了地區緊張”。《紐約時報》18日稱,當時整個東亞的媒體頭條都是有關“卡爾·文森”號即將抵達的消息,這加劇了人們的擔心:特朗普正考慮實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此前他下令對敘利亞進行導彈襲擊,這被描述成顯示他強硬姿態的證據。如果不是美國海軍把“卡爾·文森”號航母向南航行經過位于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巽他海峽的照片發到網上,那么這艘“任性的”航母的故事或許就不會真相大白。
“‘卡爾·文森’號沒去韓國,打了一場心理戰?”“美國之音”19日以此為題稱,一些分析人士說,美軍虛張聲勢,打了一場心理戰,看來起了作用,朝鮮沒敢核試驗。
然而放眼輿論場,這家受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的論調顯得有些另類,絕大多數媒體都對這起烏龍事件持質疑和批評態度。CNN18日稱,一名高級政府官員將此次事件歸咎于五角大樓和白宮之間溝通有誤,由于與監督航母活動的指揮官缺乏后續溝通,導致產生混亂。《紐約時報》稱,一名白宮官員周二解釋說,他們一直是根據國防部的指導向外界發布消息,從太平洋司令部不合時宜地宣布航母部署信息,到國防部長馬蒂斯錯誤的解釋——所有這一切導致了一場錯誤的敘事。由于特朗普本人也在“炫耀武力”,把這件事糾正回去就變得很困難。“特朗普政府是怎么把一艘航母弄丟的?”美國《大西洋月刊》以此為題稱,這次事件是美國政府內部溝通不暢的最新例證。當雙方都夸大其詞時,基于錯誤判斷而做出災難性錯誤決定的可能性就更高了。法新社稱,一些觀察家對此批評有加。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北緯38度”項目共同創辦人威特說,這種事情“非常令人不解”,而且坐實了朝鮮說法,就是美國只會說大話。“如果你威脅他們,但這種威脅并不可信,這只能損害你的對朝政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