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受訪者希望家長不要為了“面子”要求孩子
應該怎樣對待“懂事”的孩子?53.0%的受訪者認為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46.2%的受訪者希望給他們任性、放肆的機會。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我們開始反思,開始認識到‘爸媽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可能是錯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為人父母。我們開始正視并且表達在親子關系中的正常訴求。”周謐說,作為父母,我們一定會堅定地維護孩子正視愿望和表達愿望的權利——這一點比所謂的“面子”要重要得多。
在張慧看來,要獲得一個健康的親子關系,家長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不欺軟怕硬,不恃強凌弱,不偏心溺愛,不道德綁架。孩子不需要有“懂事觀”,他們只需要自信、自尊、自愛、自強,知錯能改,不卑不亢。
“我們以后會有一個‘懂事’的孩子,還是一個‘熊孩子’?不知道。我們只知道自己曾經是被打了一頓就‘老實’了,順應父母的心意就‘安全’了,我們從來沒被講過道理,我們卻要對自己的孩子講道理。我們真是苦哈哈的一代。”劉思宇感慨。
但劉思宇內心無比堅定的一點是:想有比我們更好的孩子,就要成為更好的父母,首先,我們要成為更好的人。我們要有強大的內心去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去學會正視自己,學會表達愿望,學會真誠友善地和他人相處。然后我們會擁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懂父母”的孩子。
調查中,56.5%的受訪者希望家長不要為了“面子”一味地苛求孩子,49.0%的受訪者希望家長做到不偏心溺愛也不道德綁架,47.2%的受訪者認為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靈魂來尊重,41.2%的受訪者建議既滿足孩子愿望,也不無限制縱容欲望,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