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的受訪者直言這種懂事是假的,其實已經失去自我。32.0%的受訪者感覺這種“懂事”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不敢對抗,活得小心翼翼。
“為什么懂事的孩子就不能‘熊’?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可以‘熊’但你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責。我想這才是我為什么快樂的根源。因為我知道什么時候可以‘熊’,知道收拾殘局。”在某雜志社工作的90后青年趙展翔認為,這才是真懂事。爸媽說啥是啥,那不是懂事,是順從。
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懂事”和“壓抑天性”并不能劃上等號。42.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懂事的孩子同樣可以表達自己。29.3%的受訪者覺得得看是真懂事還是假懂事。僅28.4%的受訪者認為懂事的代價就是壓抑孩子天性。
孫宏艷也認為,懂事未必就是壓抑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一定要教育引導孩子懂社會規則,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但她直言,現在“聽話文化”確實存在,堅決要求孩子順從是違背孩子天性的。
調查中,55.9%的受訪者直言,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家長懶惰——只為自己省心,壓抑了孩子天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