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還有:明白事理(43.9%),有教養(43.4%),可以分擔責任(40.8%),不哭不鬧、不亂發脾氣(40.5%),開朗樂觀(35.8%),懂得表達自己(30.9%)。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看來,真正的懂事就是懂規矩,懂得體諒人,為他人著想。當然,孩子小時候是完全不懂事的自然人,規則習得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適應,但肯定是要經歷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這也是孩子正常的社會化過程,培養良好的習慣,從而奠定健康人格。
也有27.1%的受訪者認為“懂事”就是不讓大人生氣,16.7%的受訪者認為“懂事”就是“討好大人、會看臉色”。
55.2%受訪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是“假懂事”
調查中,有55.2%的受訪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并不是真懂得事理,而是察言觀色,是“假懂事”。
“直白地說,小朋友是不是‘懂事’的判斷,絕大多數是來源于父母。”劉思宇說,仔細回想一下,你從小被教育要當一個誠實的孩子,但你卻被允許甚至鼓勵說一種謊話——明明很喜歡的東西違心地說不喜歡,“其實你哪里是‘懂事’?你只是過早地‘懂父母’。在父母看來,孩子順從自己就是‘懂事’,而忤逆自己心意,都是‘不懂事’。”劉思宇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不但影響了我們幼年的價值觀,還影響了我們成年后的幸福感。
現實中,有很多被貼上“懂事”標簽的孩子并不快樂。57.9%的受訪者認為這些孩子過于顧忌他人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5.5%的受訪者直言他們需要扭曲自己,去迎合大人。44.7%的受訪者感覺他們會壓抑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討好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