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場歷史性的會談,海內外輿論紛紛給予高度評價。臺灣《聯合報》發表島內新聞主管部門負責人史亞平的文章表示,這次會談成功象征著兩會“協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兩岸關系發展“正式邁向協商合作代替對抗沖突的歷史性關鍵時刻”,對未來兩岸關系發展有“極正面且深遠的意義”。
“在世界關注的目光下,兩岸關系再添濃墨重彩的新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謝郁說,兩會最高領導人在臺北會談、兩會協商在臺北進行,標志著兩岸制度化協商進入正常軌道,也意味著兩岸關系正繼續朝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開啟了兩岸談判新的里程,更推動兩岸關系走向大交流、大發展的新階段。
兩會簽署四項協議 兩岸“三通”煥然成形
11月4日14時,圓山大飯店內燈火通明。陳云林與江丙坤分別在《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四項協議文件上一一簽字。
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兩會協商人員與媒體記者屏息凝神,只有相機的閃光燈亮成一片。攝像機爭相捕捉著兩會最高領導人執筆簽字時的手部特寫鏡頭,唯恐遺漏這兩岸同胞近30年翹首以待的珍貴瞬間。
根據四項協議內容,兩岸客運包機將在原有周末包機的基礎上,增加航點、班次,調整為常態化包機,運載兩岸貨物的兩岸貨運直航包機,也將飛航于兩岸多個航點城市之間;大陸方面開放63個港口、臺灣方面開放11個港口作為直航港口,兩岸船舶經許可后可從事兩岸間客貨直接運輸;兩岸郵件將不再需要經第三地轉包,而是通過空運或海運直航方式將郵件總包直接運送至對岸;雙方同意相互通報食品安全信息,遇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時將即時溝通并協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