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009年4月1日,《遼寧日報》55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版開始。創新改版,進報亭、進家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了黨報的市場影響力。目前,《遼寧日報》每日市場零售已近2萬份,遼沈晚報各市地方版發行量也都有大幅度提高。
《遼寧日報》堅持不留殼,不借殼,不造新殼,不可逆,可稽查,真刀真槍,真轉真改。目前,遼寧已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313家,其中21家經營性出版社和65家新華書店全部完成轉企改制;67家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單位完成64家,其余3家將于明年10月底前完成。
遼沈大地轟轟烈烈的文化變革正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全面展開的一個縮影。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2003年6月至2005年底,根據中央下發《關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9個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成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深化內部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市場體系。
2005年底至2009年8月,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擴大試點、由點到面的關鍵時期。200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6年3月,中央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新確定了全國89個地區和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走上全面推開的新里程。
從2009年8月至青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加快推進、全面開展的新階段。實踐證明,文化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