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感染“菜農”和“小水滴”
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工作已逐漸形成文化,在世博園區外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
除了世博園區志愿者被喚作“小白菜”,城市志愿服務站點志愿者被喚作“藍精靈”外,高校內將沒有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喚作“小水滴”,將老師喚作“菜農”。
上海交大校園里流傳著“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口號。“小白菜”需要“小水滴”的灌溉,也需要“菜農”的照料。每天早上,老師們穿著一件印有“我是菜農”的T恤陪著“小白菜”們進園,校黨委書記馬德秀也是“小白菜”眼里勤快的“菜農”,幾乎每兩三天就能在園區看見她的身影。
晚上,“小水滴”們在校園里迎接著“小白菜”的大巴車,并為他們送上愛心夜宵。“小水滴們”還成立了一條“源源熱線”,每日向志愿者發送溫馨短信提示,對每天志愿者反映的共性問題,都會進行整理后在網絡上答復。
在東華大學的校門口每天都會準時拉出“東華‘小白菜’,我們愛你!”的歡迎橫幅,“小水滴們”還為“小白菜們”準備了一面留言墻,讓志愿者們書寫心聲。
“小水滴”的工作有時并不比“小白菜”輕松,因此有些高校將他們稱為“志愿者平方”。東華大學學生楊斌的任務是在“小白菜”出發前給他們送早飯,他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必須5點起床,到食堂里將早飯抬上三輪車,推到數百米外學院樓里,并且來回數次。
上海交大“小水滴”張宇航除每天負責“小白菜”的校內新聞報道外,遇到大客流或下雨等特殊日子,還會去食堂給“小白菜”送姜湯,“成為‘小水滴’,讓自己真正懂得如何照顧他人”。張宇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