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發展,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即又好又快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全面發展,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這四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其中,經濟是基礎,只有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才能為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對于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保證作用,只有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才能為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文化是經濟、政治、社會的反映,又對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只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為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精神支撐;社會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在社會領域的綜合體現,只有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社會條件。
科學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要實現全面發展,必須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處理好由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因此,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正確道路和政策途徑。協調發展,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人類的延續和代傳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發展都應該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發展留下空間和條件。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總之,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一個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抓住了發展的內在規律,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只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的理論內含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支撐科學的理論。從方法論意義上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切實做到統籌兼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黨的十七大報告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些方面的統籌,拓展了統籌兼顧方針的內涵、對象和范圍,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而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現實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