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位婦女在街頭販賣水果。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繼續前行”
佩蒂區是太子港比較富裕的地區,法國人達尼埃爾·索珀在那里生活14年,開一家餐館。地震中,58名員工中將近半數或受傷,或失去親人。
震后一個多星期,索珀重開餐館。他說,員工們“想生存……你得讓他們有事做”,“日子得過下去”。
同在佩蒂區,一家超市22日重新開張,從漢堡、羊肉到情人節巧克力,品種豐富。但超市一名經理說,存貨只夠用一兩個星期,超市迄今收不到絲毫補貨。
海地商會估計,海地地震損失可達10億美元。布洛斯說,全國僅30%商業企業上過保險,對不少人而言,沒有巨大援助,重建幾乎無望。
美聯社報道,太子港眼下恢復大約70%電信,150個汽油和柴油站中至少三成重新運營。但重災之下,物資緊缺,部分商品價格三倍于震前。例如,米價翻一番,每斤售價8海地元(約合1美元),一袋面包售價由震前6海地元(0.75美元)漲至15海地元(3.75美元)。
“我們別無選擇,唯有繼續前行,”“圣皮埃爾宮”咖啡店店主女兒塔拉·利博隆告訴德新社記者,“這個國家也要繼續前行!保ㄍ貊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