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解讀“26條措施”:撇開蔡英文當局 這個思路對了
QUESTION
直新聞:蔡英文當局還污蔑說,大陸出臺“26條惠臺措施”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當前中美貿易戰以及大陸自身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因此這些措施并不是為了惠臺而是為了惠及大陸自身,是屬于路邊的紅包撿不得。對此,你又怎么看?
ANSWER
時事評論員 劉和平:記得在兩天前的評論中我曾經說過,跟過去相比,大陸這次針對臺資企業出臺的優惠措施,具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一個是專門針對臺灣經濟所具備的產業優勢,來留住和進一步吸引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和芯片生產企業,以補強大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對短板。
另一個是,中國大陸準備利用港澳臺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尤其是臺灣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優勢,來反制美國的技術封鎖,并為中美貿易戰做長遠的布局。
我覺得,這恰恰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它明智就明智在,不僅可以利用對臺資企業進一步開放的機會,來化解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面臨的危險與挑戰,而且這樣做,對臺資企業也是更為有利的,可以讓大陸單方面的惠臺措施,變成大陸經濟與臺資企業的優勢互補與互惠互利,從而讓“26條惠臺措施”能夠行穩致遠。
假如這些措施,僅僅是大陸在單方面向臺資企業輸送好處,那實際上就是一種有損于大陸有利于臺資企業的“零和游戲”。這樣的“零和游戲”由于不符合市場規律無法實現雙贏,注定是走不遠的。所以我認為,蔡英文當局的這一點批評,就顯得毫無道理了。
來源: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