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中,馬文章與有關人士共同敲響世界和平鐘,并點燃新時代人文精神圣火,寓意根之情血濃于水,兩岸和平共圓中國夢,世界和平互惠共榮。
馬文章敲響和平鐘
馬文章在致辭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國古圣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也是兩岸同胞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總源頭,有著提升社會道德、完善審美觀的重要作用和強大生命力。堅持文化自信,是對民族內涵和燦爛中華文明最好的繼承和發揚。我作為炎黃兒女,自應以傳播華夏傳統文化為已任,積極弘揚中華國學,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和普及。”
馬文章指出,大陸與臺灣血緣相親、同根相連,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和“魂”連在一起的。海峽兩岸同胞血同緣、書同文、語同聲、民同俗,這種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成為兩岸團結交流合作的精神紐帶和寄托。河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根親文化的祖地。立足于這樣一個傳統文化和根親文化資源大省,河南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應時成立。成立十年來,始終堅持著用傳統文化凝聚中華向心力,用根親文化聚合世界華人圈。我們深信,著眼促進兩岸四地和世界華人的文化傳承,必須銘記文化之“根”源遠流長、同胞之“根”血濃于水,民族之“根”情同手足這一基本理念,這是整個國家和民族未來前行的方向,相信也是兩岸同胞及全世界華人的共同夙愿。”
馬文章表示,舉辦這次活動主要是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的主要精神。作為河南省最早、最具影響力的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民間機構,一定要發揮最大作用,為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做出應有貢獻。
據了解,近年來河南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在創始人馬文章的帶領下,在海峽兩岸以“根之情”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多次書畫展出和傳統文化交流活動。活動展出和交流的內容,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盡孝道、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對促進民族之間、民眾之間、地域之間的和諧相處,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增進人們美好情操,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積極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溝通、民族情感和骨肉情誼,激發兩岸同胞為實現華夏繁榮昌盛而共同奮斗的精神,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和良好影響。“根之情”活動已成為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
馬文章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親切交談
馬文章與中國國民黨原副主席蔣孝嚴在深入探討中華傳統文化
馬文章向臺灣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贈送根之情書籍
聯誼會結束后,馬文章一行還分別以不同形式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原副主席蔣孝嚴、前 “監察院院長”陳履安等多位臺灣政要,就未來兩岸傳統文化交流方向交換彼此寶貴意見,對馬文章及河南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多年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表示高度贊許,并希望今后多到臺灣舉辦各項文化交流活動。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