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基石 確保協商穩健前行
經過20年風雨洗練,“九二共識”已成為我們發展兩岸關系道路上高揚的旗幟。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政治互信就能鞏固,兩岸制度化協商就能持續,兩岸關系就能和平發展。
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兩會在香港舉行會談,其后又通過數次函電往來,最終形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汪辜會談’之所以成功舉行,取決于雙方以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歷史責任感,以誠意和善意構建了兩會交往與商談的共同基礎。”汪道涵先生曾撰文指出,沒有“九二共識”作基礎,雙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來的。
“九二共識”不僅是開啟兩岸協商大門的鑰匙,也是兩岸協商持續推進的基石。
20年中,在李登輝、陳水扁等的破壞和干擾下,兩岸同胞有過因“九二共識”蒙塵而導致兩岸協商談判中斷、停擺的切身之痛。特別是本世紀初,民進黨當局無視“九二共識”這一客觀事實,大肆推行“臺獨”路線,將兩岸關系推到了危險邊緣。
在歷史的緊要關頭,肩負時代和人民重托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在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開啟兩黨對話交流的大門,引領兩岸人民作出了“正確的歷史性抉擇”,不僅使兩岸關系擺脫長期的動蕩不安,也為兩岸重建互信打下了基礎。
2008年,隨著兩岸關系發展出現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啟協商。此后,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制度化協商捷報頻傳,碩果累累。
經過20年兩岸關系跌宕前行的考驗,特別是最近5年來和平發展和協商對話的豐富實踐,“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在海峽兩岸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臺灣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和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支持。
20年的風雨歷程告訴我們,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能夠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前提,也是確保兩岸協商和兩岸關系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
[ 責任編輯:楊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