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不忘宣傳魯迅精神
在眾星閃耀的現代文學界,許壽裳不算閃亮。很多人知道他,只因為他是大文學家魯迅的摯友。站在魯迅巨大的身影之下,許壽裳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淺淡的: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臺灣省立編譯館館長、臺大中國文學系主任等職,著有《章炳麟傳》、《中國文字學》、《亡友魯迅印象記》等作品。
然而,北京魯迅博物館前副館長陳漱渝認為,許壽裳是幫助魯迅改變命運的人。1902年,年輕的許壽裳和魯迅相識于日本,兩位紹興同鄉從此情同手足、患難與共。魯迅的處女作發表在許壽裳主編的雜志《浙江潮》上。從日本回國,魯迅極度苦悶時,又是被許壽裳引薦給蔡元培,從此走出紹興。甚至魯迅與許廣平的結識也有許壽裳的功勞,因為是許壽裳請魯迅到北師大任教的。
他們是精神之交、靈魂之交。許壽裳是魯迅思想的積極傳播者,甚至多次因此獲罪——1938年底,他被西北聯合大學解聘,主要罪名之一便是“宣傳魯迅思想,把學生引入歧途�!奔词谷绱�,1946年,魯迅去世10周年,許壽裳剛到臺灣,仍推動舉辦了臺灣光復后第一次紀念魯迅的活動。在臺灣的21個月里,他先后撰寫了9篇介紹魯迅思想及生平的文章。國民黨敗退臺灣后,魯迅的著作長期屬于禁書�?梢韵胂螅行┤水敃r對許壽裳多么牙癢。
教化民眾,也開展臺灣研究
許壽裳1946年受時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邀請赴臺,擔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楊彥杰說,赴臺前,他就擬定計劃:編寫中小學教材、教師參考書、社會讀物、詞典、翻譯中外名著——除了陳儀所寄望的消除日本殖民文化遺存外,許壽裳還計劃開展臺灣研究。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