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民進黨雖然開始重視兩岸問題,但由于馬當局執(zhí)政困難重重,改革不順,民怨高漲,從而讓民進黨失去了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在政治利益算計下,認為不必調整極具爭議的兩岸政策主張,不會影響其與國民黨的權力斗爭,反而可能更有利內部的團結、整合與民進黨的未來選舉。于是,原本外界預計民進黨敗選后會積極大幅調整兩岸政策主張的期待落空,也成為外界對民進黨、對蘇貞昌的最大失望所在。
盡管民進黨沒有能夠積極調整兩岸政策主張,但兩岸議題仍然是民進黨無法回避與面對的問題,因此兩岸政策主張仍然在黨內引起一番大討論,黨內出現(xiàn)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兩種不同聲音與主張。以謝長廷為代表的改革派主張以“憲法共識”作為與大陸互動的政治基礎,以打破民進黨與大陸在“九二共識”問題上的對立僵局,強調雖不承認“九二共識”,但承認1992年兩岸發(fā)生的事件,承認“九二精神”。而且“憲法共識”含有“憲法一中”與“兩岸一中”思想,與“九二共識”有一定的政治連接。但謝長廷等改革派的兩岸政策理性主張,引起黨內當權派與保守派尤其是“激進臺獨勢力”的反對,未能成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新思維、新主張。盡管如此,兩岸議題依然是民進黨必須面對也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
民進黨與大陸的互動 仍有新進展與突破
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的互動也有了新的進展與突破。年初,民進黨重要智囊羅致政、董立文等參加由國臺辦海研中心在云南舉行的研討會,受到廣泛關注,也揭開了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新一頁。國慶節(jié)期間,民進黨前主席與黨內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之一的謝長廷,以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前來大陸訪問,受到國臺辦主任王毅與國務委員戴秉國的接見,成為民、共之間一次重要的互動活動,也引起海峽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民進黨元老之一、新潮流大佬洪奇昌更是多次往返海峽兩岸,公開參加海峽兩岸多種重要交流活動,甚至成為一種常態(tài)趨勢,也是民共關系互動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