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力加強和落實以ECFA為主體的兩岸經合工程,以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全面推進ECFA的各項后續協商,還有大量的繁重工作任務要做,兩岸都有強烈的意愿欲使ECFA的積極效應全面釋放。
二是,全力加強和深化以“三通”為載體、以文教為主體的兩岸社會交流工程,以擴大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下一步兩岸仍須全面交流、重點交流、深入交流,以時間換空間,實現兩岸社會的全面融合,逐步由“三通”實現第四通----“心通”。
三是,全力加強和推進以兩會協商為主體的多層次對話協商工程,以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強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此次十八大報告特別提出促進平等協商和加強制度建設的內容,實際上是呼吁雙方要穩步推進包括兩岸經濟、文教、人員往來等各個領域的機制化、法制化進程,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環境條件和機制,讓任何人、任何勢力改變它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預計,制度建設將是未來兩岸關系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包括兩岸互設辦事處等將會很快納入雙方的共同議程中。總之,十八大后兩岸雙方通過加快實施上述三大基礎性工程,將為兩岸關系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邁向更高、更廣、更深的層次和境界。
三、突破兩岸政治僵局仍有賴各方共同努力
此次十八大報告涉臺部分對推進兩岸政治關系著墨較多,倍受各方關注。報告呼吁,“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臺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這些主張不僅延續了胡錦濤“12.31重要講話”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將之寫入黨的正式文件中,作為今后大陸對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這些“希望兩岸共同努力”的項目是兩岸關系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邁入“深水區”無法回避的重大歷史任務。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