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一位阿婆很客氣的對我說:“小姐,你喜歡吃什么都可以打包帶回去吃��!”我靦腆地笑著說不用了。初來異地的我哪里好意思打包,這可是在我家鄉從沒看過的事。一下子我們這桌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幾乎一道菜都不剩,當時我心中贊嘆:真是厲害啊!我環視一下其它的飯桌,情形也都差不多。
在臺灣生活一段時間后,發現打包文化在這兒是一件極為尋常的習慣。不論大飯店還是小餐館,或是路邊攤,店家都會主動貼心地為客人提供打包的用品。甚至還有些學校的營養午餐,都會將未吃完的飯菜或水果給弱勢家庭的學生帶回家。我小時候學過的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竟然在臺灣得到最真實的詮釋。
現在我覺得打包文化真的不錯,也很必要,因為不會造成食物的浪費,且以身教讓孩子從小養成節省的美德。把吃不完的帶回家冷藏,隔餐加熱食用,既衛生美味又省錢,也響應了政府提倡的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
現在回想起自己以前在大陸喝過喜酒或享用大餐之后,剩下許多的菜肴無人理會,最后都成了廚余。不禁扼腕:真是討債討債�。¢}南語討債就是浪費的意思,真是太貼切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