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27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這是兩岸授權民間團體最高負責人首次舉行會談,實現了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公開接觸商談,建立了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正當人們期待兩岸對話向更高層次發展時,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致使兩會商談被迫中斷。2000年5月民進黨上臺后的8年時間里,陳水扁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推行“臺獨”路線,致使兩會商談完全停擺。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邀請,率領國民黨訪問團訪問大陸,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了時隔六十年的歷史性握手,并在會談后發布影響深遠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冰封已久的臺海形勢,再次傳來了“破冰”的潮聲。
正如有分析所稱,連戰的大陸行,是國共兩黨在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對峙后,基于民族大義邁出的歷史性一步,也代表了島內有識之士沖破重重阻力,尋求兩岸對話來制衡“臺獨”力量的決心和意志。
三年后的4月12日,“胡蕭會”在海南博鰲論壇登場。特定時空背景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蕭萬長先生的會面,讓外界充滿想象,被一些臺媒和觀察家視為有“破冰”之意味。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