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統的以電話為行騙道具,網絡的普及也拓寬了詐騙分子的作案途徑。香港警方表示,警方上半年共接獲310宗電子郵件詐騙案,是去年同期的5倍,損失接近6416萬港元。
一些藏身香港的騙子,利用跨境金融結算漏洞,對內地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主進行融資詐騙。香港銀行卡存入空頭支票能在ATM機上顯示所存金額。銀行次日結算時發現是空頭支票,才會予以撤銷顯示。犯罪嫌疑人就利用這個時間差,以提供融資貸款為借口,在香港存入空頭支票款項后,隨即陪同被害人在內地ATM機上查詢被做過手腳的銀行卡,顯示通過空頭支票存入的金額,取得信任后,就要求被害人支付12%至18%不等的“貼息”并打入指定賬戶。
騙來騙去,萬騙不離其宗,就是一個錢字。所以一提到錢,尤其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或者是遇到意外急需用錢的求告,無論您是身處港澳臺還是內地,就要當心了。
兩岸三地聯手,騙子無所遁形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中檢警偵辦“〇三一〇”跨境詐騙集團案,查出集團首腦是在大陸化名“楊恒”的臺灣人張佑祥。張佑祥在臺中租豪宅藏身,向香港電信業者架設話務平臺,再分租東南亞各機房,主要面向大陸詐騙,半年“賺進”上億元新臺幣。
警方介紹,該團伙在菲律賓設有10個“電臺窩點”,專門負責撥通電話來詐騙。在臺灣設有2個轉取贓款的地下錢莊,負責洗錢和分成。在北京、湖北、四川等地,專門安排“車手”負責在各大銀行ATM機上提取贓款。
香港警務處長曾偉雄表示,兩岸三地語言相通且交通方便,加上三地律法差異和聯動工作機制不足,給騙子以可乘之機。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