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留不住年輕人才,這是讓黃圣閔頗感頭疼的事兒。雖然生長于臺南的黃圣閔也是80后,且已在創業園工作了四個年頭,同是年輕人,怎么就待得住?難道只因為經營的是自家的企業?對記者的疑問,黃圣閔笑著直搖頭:“不是的,我不認為我是在做農業,我是在做生意;而且我也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而是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自稱做生意是專業所長、興趣所在的黃圣閔表示,懷著這樣的心態,他在漳浦如魚得水,過得自在陶然。
“我父親那一輩人注重傳統,經驗豐富,但也容易被經驗束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身上沒包袱,敢闖敢干,對市場風向也很敏感。”黃圣閔說,到大陸后,他喜歡出差,四處考察市場,“我們會根據市場的動態來規劃生產,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方向,注重科技含量、產品創新和企劃宣傳,使出全身解數吸引消費者。不是跟著經驗走,而是跟著市場走,這是我們與前輩們最大的不同。”
黃圣閔說他很欣賞大陸流行的一個詞“與時俱進”。為了抓住這個詞的精神實質,他時刻保持與市場同步。黃圣閔還告訴記者,他現在鉅寶工作,只是因為公司與自己彼此合適,如果有一天覺得不合適了,父親可以聘請別人來當經理,他不會困守于“家族企業”的概念而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對他來說,未來一切皆有可能。(本報記者 林娟 雷光美 通訊員 張文藝 實習生 高洋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