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流團團長林圣芬說,齊魯大地是儒家文化的源頭,儒家文化60多年來在臺灣沒有斷過線,因此這里也是臺灣文化的故鄉和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兩岸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建設都曾經犯過錯誤,比如臺灣曾經過度強調場館,蓋了一些“蚊子館”,希望這些可以給大陸提供參考,不要重蹈覆轍。
交流團副團長張京育說,文化是一種生活,不僅是文化景點,也不僅是專家研究的對象,文化要貫穿到社區和人民的生活中去,這是兩岸文化管理者最大的挑戰。文化建設不僅是文化部門的事,要和其他單位結合起來,使每個人被文明所化。
此次最吸引兩岸文化界人士的話題就是文化產業,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向記者直抒觀點:文化產業是一個產業,要有產值,要有附加價值,文物的簡單復制不等于文化產業,劃一片文化園區也不等于文化產業,開一個文化博覽會也不等于文化產業,要扎實地研究什么樣的文化環境、文化資源適合發展什么樣的文化產業,不能表面化,自欺欺人。
走過齊魯大地,探訪精神家園,兩岸文化界人士感受到中華文化資產的寶貴和不愧先祖的沉重責任。“兩岸文化的交流與攜手決不是可有可無,文化的復興會引發民族意識的覺醒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陳春霖說。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