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黃埔精神”
7月7日一天的論壇發言,大家撫今追昔,暢所欲言。播放大型紀錄片《黃埔軍校》片段,更激發了共同記憶,發言者語不能收。
郭沫若的女兒郭平英,回憶了父親在1937年8月淞滬會戰時的經歷。他受前線指揮官陳誠等的邀請,到硝煙彌漫的寶山、浦東進行戰地采訪。今天再讀他的詩文,還是激動人心。淞滬會戰中,眾多黃埔出身的軍官們身先士卒,血染松江,多么悲壯!
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家可毀,血可流,唯有民族不可亡!這是包括黃埔官兵在內的中國軍人的共同信念。論壇上,20位發言嘉賓的話題,自然地圍繞不同時代情境下的“黃埔精神”展開。
94歲高齡、人稱“許老爹”的許歷農認為,黃埔精神是犧牲精神、負責精神、團結精神。
徐向前元帥之子徐小巖言簡意賅:我理解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叫做“兩不、兩愛”——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加起來就是一種奉獻的精神。
聶榮臻之女聶力認為,完成老一輩未完成的愿望,實現海峽兩岸早日統一,傳承老一代黃埔人的黃埔思想,是作為黃埔后人對黃埔精神的解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