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2008年到義守大學當交換生,認識了臺灣男生皮特,經過四個月的相處,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無奈菁菁要回大陸了,只好談起“異地戀”。由于菁菁到臺灣不方便,皮特一到假期就往大陸跑,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到大學畢業,他們倆雙雙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現在又是同學了,同時也是周圍朋友羨慕的“班對”,兩個人的戀情依然像當年一樣甜蜜。
陳憶芬老師說,她發現陸生跟傳統意義上的“陸配”很不同,雖然同是大陸女生找了臺灣男生,但是“陸配”都是跟隨丈夫定居在臺灣,而陸生一般各方面條件都不錯,臺灣男生反而會追著往大陸跑,未來在大陸扎根定居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島內偏綠家庭較排斥“跨海戀”
其實對于異地戀,很多家長都是持反對的態度,更何況是一個在大陸、一個在臺灣的跨海戀。大陸女生小謝在去臺灣讀書之前,她的媽媽千叮嚀萬囑咐,要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別談戀愛。在家長的眼中,這樣的感情似乎不會有什么結果。不過,雖然陸生都是打了這樣的“預防針”過去的,但是在實際交往的過程中,最后感情戰勝理智的例子還真不少。
而相比于陸生家長,臺灣的父母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則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而這竟然主要取決于他們的藍綠立場。陳憶芬說,以她的觀察,臺灣人對陸生態度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很好,找了大陸媳婦以后,可以順便去大陸發展,是一個很棒的前景,但如果政治傾向比較偏綠的家庭,可能就會很排斥找陸生當媳婦”。陳憶芬認為,臺灣家長對待兩岸學生戀情的態度跟他們的藍綠立場息息相關。(《海峽導報》 記者 楊思萍 實習生 林卉)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