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時空交錯,才是這個大臺北的文化內涵。
人情:好山好水好人家
在陽明山水仙花田,掛著一則 “尋找水仙婆婆”的啟事。2008年,一位住在桃竹地區的婆婆想到陽明山看水仙花,錯過花期,大哭著說:“我離開家鄉后,已經幾十年沒看過大片水仙花田,怎么會沒了?”花卉中心管理人員希望婆婆來年再來,婆婆卻嘆年事已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來年春暖花開。為了完成對“水仙婆婆”的承諾,園內于是立下了尋人啟事,“水仙花開了!婆婆您在哪里?”
讀完這則啟事,真覺得臺灣是個重人情、守承諾的地方。
而另一處承載著臺灣精神的地方,則是“慈濟精舍”。有人說慈濟志工遍天下,參觀慈濟精舍,會再一遍感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人道主義關懷,也再一遍洗滌心靈。
堅韌:努力自強奮斗不息
網友“耶拿老牛”,在臺灣自由行后發表了這樣的感慨:“都說太魯閣代表了臺灣精神,我想這種精神不僅是高山、峽谷、溪流,更在于始終伴隨在它左右的中部橫貫公路之險,沿著這條路走上一遭,你就會知道這條50多年前基本靠人力鑿出來的公路是多么的偉大。”這樣的體會,不是團進團出搭著游覽車所能找到的。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