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的業績讓張武陽他們興奮不已,于是注冊了磊鑫緣飾品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同時發動本村廉價勞動力,以家庭作坊形式參與生產,成功組成了少見的“瑪瑙加工產業鏈”,減小了單門獨戶的投入成本,也使瑪瑙生產和營銷有了新的突破。
如今,這個原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莊,已辦有瑪瑙加工廠89家;4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蓋起新樓房,購買了豪華轎車,成了名聞遐邇的富裕村。
走進早已聞名遐邇的“瑪瑙一條街”,一個緊挨一個的店里,各式各樣的瑪瑙翡翠、奇石異木,珠光寶氣,琳瑯滿目,讓人恍若走入神話世界。
陪同采訪的傅益平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海滄通”,熟知那里的每一個變化。據他介紹,東埔村的影響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鄰近的村莊如山邊、過坂、洪塘、蓮花等也建立了不少瑪瑙加工廠,其所在的東孚鎮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瑪瑙第一名鎮”、真正的中國瑪瑙原石交易中心。這個并不出產瑪瑙的偏僻小鎮,目前進口的瑪瑙原料已占全國的80%以上,瑪瑙加工年產值已超過2億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主要市場乃至部分國際主要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距東埔村不遠處,記者看到一座由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和包裝、長達500米的新的“瑪瑙一條街”已經建成,廈門石語珠寶飾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已經入駐。
“本次瑪瑙文化旅游節也是由當地政府主辦,希望以此為契機,結合海滄灣獨特的山、海、湖、島等優越條件,進一步發展瑪瑙特色文化,壯大瑪瑙產業經濟,讓廈門(海滄)瑪瑙文化旅游節成為海滄乃至廈門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傅益平介紹說。
“蔡先生當初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我們應該是‘飲水不忘挖井人’。”提起臺商蔡先生,張武陽滿懷感恩之意。他告訴記者,他至今與蔡先生仍有電話聯系,近年來,還借赴臺之機兩次拜訪了蔡先生,真誠邀請蔡先生能故地重游,看看今日的瑪瑙村。(記者 王凡凡 孟昭麗)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