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帖的人稱為“樓主”,回復文章稱為“蓋樓”,這個說法兩岸一樣,按照頂帖的順序,第一個頂文的是一樓,置于最上方,往下依序是二樓、三樓,與現實生活中的樓層概念剛好相反。在臺灣有一份測試網絡成癮度的問卷,其中一題問“五樓的樓上是幾樓?”若回答是“四樓”,則代表諳熟網絡用語,成癮程度不輕!
一邊是網民人數最多,一邊是輿論活躍度最高,網絡的發達讓使用相同語言的兩岸網民交流日益頻繁,許多網絡熱門詞句隨著媒體的放送而相互影響。以“好人卡”一詞為例,在百度百科中被解釋為:臺灣文化衍生物,起源于某光棍向心儀的少女告白,但被對方以“你是個好人,但是我們不能在一起”為理由婉言拒絕,從此“你是個好人”就成為光棍被拒絕的代表性語言。而“被發了好人卡”,就是被心儀的對象拒絕了的意思。現在大陸網友也會用“好人卡”了。
另外如“有圖有真相”,也是臺灣PTT論壇影響大陸網民的熱門詞匯,指的是在帖子中單憑文字無法使讀者信服,必須靠圖片使讀者通過視覺得到豐富的表述,借此相信這是一個事實。
而以大陸網民都再熟悉不過的“博客”一詞為例,在臺灣取其譯音稱作“部落格”。不過時至今日,微博風行,兩岸同一,連“圍脖”的調侃也通用。許多臺灣藝人紛紛經營微博,讓不少臺灣民眾也加入了微博的行列。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