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起步階段,而且地域、群體有限,加上手續繁瑣,自然會導致“觀望者多、踐行者少”的短期局面。但鑒于赴臺游市場的巨大潛力,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熱身”、“探路”階段打好基礎,個人游的“放量上漲”還是指日可待的。畢竟,此前大陸居民來臺團隊旅游也曾經歷一個明顯的漸進過程,從2008年下半年的6萬人,到2009年的60萬,再到2010年的124萬,今年則有望突破200萬。
此間旅游專家也認為,個人游“剛剛上路”,總得經歷一段適應期,而隨著個人游實施3個月后兩岸檢討相關措施和政策并對程序進行簡化,相信會有更多個人游客來臺。
這就引出另一個話題,即當前我們在給予個人游充分信心和耐心的同時,是被動坐等游客上門呢,還是應該利用這段難得的“磨合期”多做功課,用心做好、做細個人游的服務,進而形成游客人數快速成長與旅游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的良性循環。
平心而論,在這個方面,其實臺灣旅游業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據記者觀察,島內旅游業界對于個人游的心態稍顯浮躁,不少商家甚至地方在爭取個人游客時往往流于表面文章,僅注重行銷、推廣,卻忽略了對個人游客心態和特性的了解,對個人游客這個較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缺乏有針對性的前期調查和研究。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