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把老阿嬤圍在當(dāng)中,就像一群從小被阿嬤疼過的頑童。阿嬤東應(yīng)一句西應(yīng)一句,和我們共享著這快樂時光。原來阿嬤是澎湖人,今年70多了。每天凌晨3點(diǎn)起來炒花生,手工制作,每天只能做14瓶。白天到小區(qū)幫忙,晚上出來賣花生。
阿嬤指著灰色女式小摩托車說:“它幫了我大忙,每天14瓶花生全靠它了。”大伙纏著阿嬤絲毫沒有想讓她走的樣子,阿嬤說:“你們想吃花生,明晚我再送來。”“我們明早7點(diǎn)半就走了。”阿嬤說:“我6點(diǎn)就送來。”“14瓶我們?nèi)耍 卑唑T著摩托車,在眾人“小心些”的叮囑中,“噗噗噗”逐漸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清早,我們在酒店柜臺一眼就看見14瓶花生米,邊上還多了4個粉紅色的大紙杯。打開一看,是有名的黑糖水珍珠丸,好幾百元臺幣呢。大伙相視,頓時無語。汽車啟動之后,大伙打開4杯糖丸,用配來的4支小湯匙,一人一小口,像童年的玩伴一樣,分食起阿嬤的饋贈。夏日里,小黑糖丸含在嘴里,軟QQ,冰涼涼,心也甜滋滋。(張雄)
點(diǎn)擊更多新聞進(jìn)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責(zé)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