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媽媽說好了晚上12點揍他,好不容易熬到半夜,以為媽媽忘掉了,正當要入睡時,迷糊中聽到“啪啪啪”的一陣響聲——— 原來是媽媽用厚厚的牛皮帶抽在了自己身上,打一下還問他一聲“錯在哪”,姜文實在想不出自己做錯了什么,就編個做錯的事情,結(jié)果編錯了,繼續(xù)挨打。
姜文以為,媽媽在荒誕的年代里造成了荒誕的性格,因此也以荒誕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長大后,也以荒誕的方式講述過去,就拍成了 《太陽照常升起》,因為荒誕,所以多數(shù)人“看不懂”。
她強調(diào)“堅持”,他強調(diào)“改變”
按龍應(yīng)臺思維,姜文對藝術(shù)一定有個最核心的堅持,才使他以強烈的性格、犀利的眼光,獨行并影響著中國影壇。這個堅持是什么?
可是,姜文沒有給予龍應(yīng)臺想要的答案。他說,沒覺得堅持什么,自己隨時可以不拍戲,也曾經(jīng)試了幾年沒拍,并沒覺得難受。“我不把拍戲當成工作、吃飯之類非得要的東西,做導演也一樣,什么時候感覺累就不導戲,當個演員也可以。”
比如為什么拍 《讓子彈飛》,姜文說這是因為別人批評 《太陽照常升起》“看不懂”,他就拍一部“讓人看得懂的電影”算了。《讓子彈飛》是一部很簡單的 “為電影而電影”的片子,而《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為生活而拍的片子,生活有幾人能懂?所以為生活而拍的片子難懂也就理所當然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