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于去年9月12日正式生效,早期收獲計劃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目前,框架協議及早期收獲計劃的成效已初步顯現:一是早期收獲計劃對兩岸貿易的促進作用開始發酵,早收清單產品原產地證書利用率穩步增加,兩岸貿易額特別是早收清單產品貿易額大幅增長。據有關方面統計,今年1--2月,大陸自臺灣進口總額為182.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19%;其中大陸給予臺灣方面早期收獲清單產品的進口額為29.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47%。二是早期收獲計劃已逐步為臺灣中小企業及更廣大的島內民眾帶來利益。據臺灣有關方面測算,在獲得原產地證書核發中,有近4成是過去3年未對大陸出口早期收獲清單產品項目的廠商,顯示ECFA早期收獲計劃為臺灣廠商創造了新的商機;在6成獲得原產地證書且過去3年對大陸有出口早收清單產品的臺灣廠商中,超過8成屬于臺灣中小企業,說明ECFA早期收獲計劃已經給臺灣更廣大的中小企業和臺灣民眾帶來了實際利益。
今年1月6日,在海協會和海基會框架下,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并于2月舉行了經合會第一次例會,成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產業合作、海關合作等6個工作小組,宣布啟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爭端解決等3個后續協議的商談。自此,框架協議的后續協議協商已全面展開。經合會及各工作小組將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速完成各后續單項協議的協商,以“成熟一項,簽署一項”的方式解決兩岸同胞所關心的各種問題。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