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龍、李永萍、周天瑞、王美玉、封新城、師永剛等兩岸媒體界精英人士,則圍繞“善意如何有效傳播”等實務話題,以各自個性化的語言表現方式,針對其所思考與考察的兩岸善意傳播的現狀、瓶頸、前景,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在對話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積極發現善意。
在昨天論壇現場,兩岸媒體人齊聚發表高見,對雙方差異如何化解提出觀點,但也承認,兩岸歧見有一部分是媒體造成的,期許兩岸的媒體都能更開明務實地報道。
兩岸名嘴,十位兩岸傳媒精英,此次論壇本身就是一種善意的積累和傳播。而用論壇嘉賓之一、海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的話說,傳播不準確,出發點極好的善意也可能出現相反結果,兩岸關系發展至今,傳媒很重要,而在兩岸未來善意的有效傳播上,兩岸媒體任重道遠。
相關觀點
臺灣新新聞媒體事業總裁周天瑞:兩岸近三年正在創造新模式,往善意的方向走。如果把“善意”這兩個字眼看成“愛”,愛是恒久忍耐永不止息,沒有目的,這才是最崇高的境界。“愛”不能抱著回饋的心理,否則就是操之過急,大陸有些作為帶給臺灣人不舒坦的感覺,抵消了善意。善意不應該急著讓別人承認,要用真誠來獲得對方感應。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兩岸善意傳播與民眾體驗直接相關,兩岸基層民眾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具體協助借助交流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莫大的善意釋放。(《海峽導報》 記者 張燕娟/文 黃少毅/圖)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