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星云法師關心社會凡事盡心竭力:世間如污泥,勉自己如蓮花
在中大的演講會開始前,星云法師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采訪。
“凈土”就在我們心中
羊城晚報:您為何選擇到大學講“財富”?
星云法師:大學越來越重視佛學智慧了。我選擇講“財富”,因為我說的“財富”和社會上大家講的不太一樣。比如學問便是我們的財富。上次我在這里講般若。般若是智慧,也是財富。世界之大,哪些不是我們的財富呢!現在的社會不應一切向錢看,應該向智慧、慈悲、勞動等看。我們的內心就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需要不斷發掘這種財富。
羊城晚報:您對大陸學校重視佛教教育有何看法?
星云法師:其實不應該把佛看成神。釋迦牟尼佛就是個教育家。他倡導教育,認為教育就是讓人覺悟,人悟道了,覺醒了,教育就成功了。
羊城晚報:佛教講究“凈土”。您提倡“人間佛教”,并到處參與社會活動。您如何理解“凈土”?
星云法師:“凈土”,就是讓現實世界更美好。“凈土”就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的心不受到污染。
要有舍我其誰的愿力
羊城晚報:有時理想和現實會發生沖突,這時候是堅持理想還是委曲求全現實起來?
星云法師:人世間,凡事都求和諧。比如夫妻結婚,男女之間要相互調和,才能和美。理想和現實矛盾的時候遷就哪個?我認為兩者一半一半。這個世界萬物都是這樣,要眾愿和諧、均衡,才能成事。
羊城晚報:有人關心時事關心社會,但會很累很心煩;有人只關心自我世界,樂做閑云野鶴,倒也逍遙。如何看待這兩種人?
星云法師:太陽溫暖了大家,但自己沒有減少什么。關心國家和社會,是一種責任感。人忙心不忙,自己并沒有得失。比如我個人,今年80多歲了,我關心社會,凡事盡心竭力,就是一種使命感,沒有任何功名利益在里頭,就不覺得辛苦。
世間如污泥,勉自己如蓮花。活在世上,社會我要幫忙,災難要救濟。日本地震中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失去了父母還忙著救災,很讓人感動。對國家、民族、同胞,不能沒有心。不關心社會,那不是清閑。要有舍我其誰的愿力,享受犧牲,享受奉獻。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