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從夢幻的太空歸來,仍迷戀于神州大地。2000年,劉國松在西藏大學講學期間,前往圣母峰體驗雪域高原,雪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片的白云在山腰間飄動,劉國松沉浸于雪山之美,忘記了時間。
“回到日喀則,我太太嚇了一跳,因為氣壓的關系,我的頭虛腫得很大,像個大頭娃娃。回到成都后,發現左耳失聰了。”劉國松笑著說。
兩岸藝術家的責任
劉國松1932年生于安徽蚌埠,7歲那年,父親在武漢保衛戰中戰死疆場,他成為一位英雄的遺孤。1949年,劉國松隨學校來到了舉目無親的臺灣。他現存最早的一件作品《媽媽,您在哪里?》是剛到臺灣后所畫的一張水彩畫。在小小的明信片背面,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哭泣的男孩。這張劉國松的自畫像表達了他對海峽對岸母親的思念之情。
“在劉國松的身上,既可以看到一位藝術家為中國畫現代化變革所作出的努力,還可以感受到臺灣近幾十年的藝術發展,感受到海峽兩岸的藝術交流之情。”范迪安說。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