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分隔一甲子,60多年來,兩岸關系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前行,終于在2008年邁入和平發展的正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歷史賦予中華民族和兩岸中華兒女的難得機遇,讓兩岸同胞第一次有機會攜手共譜全民族繁榮、昌盛、和諧的樂章。而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有助兩岸同胞凝聚共識,促進交流,推動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
兩岸一家,共創復興
一百年來,血脈相連的兩岸走過了不同發展道路,以不同的方式創造和積累了寶貴經驗,共同豐富著中華文化的內涵。當前,兩岸仍各自面對不同挑戰,兩岸之間也還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尚未解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要持久不間斷地向前深入推進,需要進一步夯實兩岸共同基礎,明確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而這個基礎和方向,就是對辛亥革命這段歷史和中山先生精神的共同傳承。
中山先生的精神是兩岸共同的遺產。“振興中華、統一中國”是中山先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他在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鮮明口號,并為之殫精竭慮,奮斗畢生。兩岸人民翹首統一,曲盼和弦的愿望多年來從未改變,“振興中華”一直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奮斗目標。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合作共榮、互利雙贏,不斷增進民族整體利益,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將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厚植基礎。
偉人未了之遺愿,未竟之事業,是歷史賜予我們的機遇,更是賦予我們的責任。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堅持理想、團結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將更加光明。(畢誠)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