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交換的學校是東吳大學,是臺灣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它有兩個校區,外雙溪校區位于文化風景區,步行到臺北故宮只需五分鐘,安置了文、外語及理三學院;城中校區位于政經文化中心,安置法、商兩學院及推廣部。
因為外雙溪校區的面積較大,也是主校區,所以我們都被安置在外雙溪。宿舍樓的名稱也很別致——“楓雅樓”、“柚芳樓”、“勁松樓”等,都是三層的老建筑,容納不了太多學生,所以臺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在校外租房住的。宿舍每個房間有6-8人,雖然住宿緊張,設備也不算新,但宿舍內會議室、交誼廳、浴室、廚房、計算機室、可無線上網的自習室、打印機、自動售賣機、冰箱、烤箱、微波爐、電磁爐、洗衣機、烘干機等等,一應俱全,非常方便。
每當臺風來襲,無論外面勢狂風大作還是陰雨綿綿,都可以幸福地“宅”,安逸地“宅”,讓我對臺灣的宿舍一見鐘情,那種人性化的溫柔包括:門口設計的很Q的開關,懸掛在走廊墻上透明玻璃瓶中的植物,宿舍門上臺灣學生手繪的“波妞”,交易廳廚房那一個個桃心夾子中五顏六色的便利貼,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充滿人文的氛圍,會在時刻競爭與壓力的背后敲開一張張的smiling face。這便是臺灣給我的第二印象,讓我感受了臺灣人的“禮與情”。
接下來的日子,選課,初認,聊天,了解,查資料,不可否認,每天都在學習和比較不同的差異,每天都有很多新鮮的事情值得我去記憶,也不由得感慨中華名族的多折命運,臺灣真的是一個受到日本人影響,處處都嚴重打上“殖民記號”,一個在沒有安全感中自我保護、自我發展起來的特殊的地區。
當思想在很多次激烈的撞擊后,每一個大陸的交換學生都由心而發一種無比真誠和炙熱的“愛國情愫”。這是我以前未曾感受到的。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