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你希望孩子們在學校學到什么?
張平宜:學校重視品格教育,每個孩子都要背《弟子規》,我希望他們有最基本的禮貌和素養。我不會對孩子說“讀書是你的一切”,而想讓他們在這里感受到溫暖和愛。孩子們喜歡唱歌跳舞,總是搶著拍照,沖鏡頭微笑,很少自卑和害怕。
因為自然條件限制,麻風村有長期養成的陋習。剛開始,我只要一接近孩子,身上立馬會被跳蚤咬出幾十個包,大部分孩子都不穿內褲。為改變他們的衛生習慣,學校給每個住校生發了兩條內褲,規定他們每天刷牙洗臉、每周洗一次澡、飯前洗手并檢查指甲等,著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意識,另外還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不能結婚。
京華時報:怎么幫助畢業的孩子融入社會?
張平宜:這是我的第三個夢,也是最終希望,就是孩子們能走進普通人群,自食其力,成為一個有競爭力,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為其他地方很難接收他們,所以我讓第一批初中畢業生進入我弟弟在青島開設的工廠,開創半工半讀模式,繼續“職訓教育”。
這批孩子一共26個,按我嚴格制定的計劃工作和學習,主要學英語、計算機等實用基礎課程,另外也可選學國際貿易、會計等進階課程。在廠里,他們不隱瞞身份,有工人看他們不順眼,打架事件時有發生,他們對生活也有不適應和迷茫。我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規劃自己的人生,還給他們上電影課、舞蹈課,畢業舞會上我們還一起跳倫巴。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