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想過從這份工作中“退休”嗎?
張平宜:有啊。現在整個人已經不再繃那么緊,會找朋友出來聊聊天,喝喝下午茶,會想把過去十幾年的歲月追回來,多給自己一些時間過個人生活。
但這份工作不會那么快停止,因為麻風病人仍受到歧視,社會的基本認知和常識仍需建構。我希望,麻風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的隔離,回到社會,結婚生子,過上自己的幸福生活,讓麻風村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關鍵詞
麻風病
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容易導致顏面手足傷殘。一般情況下,潛伏期長達數年,是一種流行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的疾病。現代醫療條件下,麻風病已可通過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治療。
上世紀50年代以前,因沒有有效預防和治療的措施,麻風病被視為不治之癥。1957年,中國政府提出“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政策,除在各城市設立麻風防治院外,同時在發病率較高的農村建立治療和生產相結合的麻風村,對麻風病人作集中收容。
資料顯示,國內有800個左右的麻風村。因地處偏僻,長期與世隔絕,再加上個別人員的誤解和歧視,這些麻風村的孩子較難進入正規學校上學。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