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源:可以這么說。我在大陸最先是做最“軟”的皮具產業,轉而投資娛樂服務行業、醫院與文教。2000年以后,又回歸制造業,投資最“硬”的鋼材產業。有媒體戲稱我是“從最軟到最硬的東莞臺商”,確實在不斷轉型。
羊城晚報:那您如何看待東莞臺企的轉型升級呢?
謝慶源:轉型是一條漫長的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我的任期內,幫助臺企轉型升級仍是我的重要工作。
羊城晚報:將從哪方面入手呢?
謝慶源:接下來的3年,在已完成診斷的330家臺企基礎上,完成1500家臺企診斷。我會針對臺商聚集的IT、家具、制鞋等產業,每個都打造1—2家轉型升級示范工廠,建立一套臺企轉型升級“ISO標準”。而這些示范工廠最終會向同業同仁開放參觀,甚至接納實習,從而帶動更多臺資企業早日診斷和輔導,實現轉型。
羊城晚報:您認為目前東莞臺企的轉型升級瓶頸在什么地方?
謝慶源:企業要永續經營,產業升級到更具科技含量的層面,研發比重更大,專業人才是關鍵。我希望臺企能自己培養自己的人才,引進臺灣“職業訓練局”的理念。企業員工進行技能培訓,政府會出錢負擔培訓費用,為企業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借此解決臺企人才配套問題。另外,臺企也面臨一個“二代”接班的問題,部分“臺二代”來到東莞,并不能很快融入到當地社會,因此要致力于“臺二代”的教育接班事業,讓臺商更加融入東莞,讓他們在這里生根。(吳江 陳強 李曉莉 黃玨 易建成)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