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中外日報》記者周青、吳克泰所撰現場報道見報,發向全省。同日,臺灣省政治協會等發起抗議。陳文溪系大流氓陳木榮之弟,因此,抗議活動一開始即有部分流氓參加。群眾鳴鑼罷市,包圍并搗毀位于本町的專賣局臺北分局。下午,群眾四五百人游行,以“嚴懲殺人兇手”的橫幅標語及“獅鼓”為前導,向行政長官公署請愿,沖擊公署大門。其間,出現搶奪警衛槍支及開槍射擊衛兵情況,衛兵還擊,當場打死3人、打傷3人,逮捕6人。群眾情緒更為激昂,在各處毆打外省人,同時進占位于臺北公園內的廣播電臺,向全省廣播,批判政府的貪污腐敗,號召各地民眾驅逐貪官污吏以求自存。3月1日,全臺各地紛紛響應,從要求懲兇發展為政治抗爭。
自1945年光復以來,群眾對臺灣國民黨當局的施政本多不滿。例如,在政治上,臺灣與內地各省不同,實行行政長官公署制,集行政、軍事、財政以至立法、司法諸權于長官一身,類似于日據時代的總督。在行政長官公署的官員中,外省人過多,臺灣人過少,副處長以上官員僅有臺民1人;全省簡任官214人,本省人僅12人。在經濟上,實行嚴格的統制,煙、酒、火柴等日用品均實行專賣,官辦的專賣局、貿易局幾乎壟斷臺灣的進出口貿易與工業的方方面面,企業家以及小本商人均遭束縛。這一時期,通貨膨脹,物價高漲;糧價過高,失業嚴重,大批復原返鄉的原臺籍日本士兵就業無門。此外,官員貪污腐化,軍隊紀律不良。行政長官陳儀繼承的是一個爛攤子,雖有心求治,也采取了開放輿論等開明措施,但剛愎自用,不明省情、民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