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謊言講百遍也成了真理”,若任由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滿天飛,不僅容易產生誤解,也不利兩岸關系發展。因此,王毅最近在紐約的演講就顯得格外重要,既具有辟謠正言的作用,又為兩岸在簽署ECFA后的發展定下基調。而這個基調正是“謀求兩岸關系穩定發展”,當中“穩定”二字最關鍵,意即今后兩岸關系的發展繼續以健康有序的步伐進行;“先易后難、先經后政”的原則不變;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石不變。
從王毅的演講可以看出,大陸對臺灣民情的掌握是實事求是,雖看到近年兩岸關系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承認臺灣仍有部分民眾對大陸尚不了解,兩岸仍存矛盾和分歧,古語云“欲速則不達”,因此,王毅強調“只有行穩,才能致遠”。至于兩岸交流是否過快的問題,王毅則指出,兩岸關系發展有其內在需求和客觀規律,不必人為干擾。此言中的“內在需求”確是一語中的。
當年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令兩岸經貿交流停滯不前,“大三通”遲遲不通,兩岸不管是人員往來、還是貨物運輸,很多時候都要繞道,既耗錢又費時。所以國民黨重新上臺后,摒棄了李扁之流的“鎖臺政策”,擴大兩岸合作層面,這其實不是過快的問題,而是把過去長期的不正常狀態恢復到正常。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多次獲得高民調,證明了臺灣民眾對兩岸展開多方位的交流是歡迎的,這便是王毅所指的“內在需求”。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