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召開期間,市政府推出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100個重點大項目向民企開放,與之配套,新起草的《市政府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還在大會期間推出來,向民企征求意見。
南京人的誠意,在這批項目和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得到了臺商和民企的熱烈回應。臺灣名品城內,207戶臺灣商家“安營扎寨”;金融領域,兩家臺灣金融機構正醞釀在南京設立辦事處……面向民企的100個重大項目發布以后,已有不少民企對項目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準備好了要大干一場。隨著洽談的深度推進,臺資、民資將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亮點三:會風務實高效,推進“深度對接”
在采訪中,記者還強烈感受到了“務實高效”的辦會作風。
務實,首先體現在項目和政策上。南京100個重大項目向民企開放,項目的篩選過程頗費心思。市發改委人士說,這100個項目挑了又挑,改了又改。民營企業投資是要講究回報的,因此首先剔除了一批純公益項目,并且明確了每個項目的投資回報方式、回報率。在與民營企業交流之后,一些被他們認為缺乏可操作性的項目也統統拿掉了。南京市投促委起草《市政府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時,也是幾易其稿。該部門的人士說,政策定出來一定要“務實”,因此把《意見》水分擠了又擠,只留下了“干貨”。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