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昆山巴城萬畝葡萄園內,泥土氣息、葡萄甜香沁人心脾。除了巴城萬畝葡萄園,當地的星期九農莊,華東生態園等臺資項目均已成為長三角地區小有名氣的休閑觀光點。據統計,2002年至2010年7月,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利用臺資項目52個,僅2009年就新增休閑觀光農業項目15個。
近年來,大陸服務業領域進一步開放,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批發零售也將逐步開放,將允許設立從事農林牧漁業有關服務的合營企業。今年3月1日,在海峽兩岸(昆山)農業合作試驗區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外商投資合伙農業企業——昆山太陽城園藝中心。此前,揚州試驗區還誕生了全省首個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
期盼資源雙向流通
臺灣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理事長林瑞民表示,臺灣好山好水孕育出豐富的農特產品,期盼將優質農產品、蔬果脆餅等加工產品銷往大陸,為海峽兩岸建立長期穩定合作的營銷管道。
這一期盼離實現并不久遠。據了解,南通江海臺灣農民創業園設立的海峽兩岸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將促使兩岸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溝通,減少中間環節。南通市農委副主任朱進華介紹,該電子商務平臺基礎設施已完備,交易網絡、交易大廳均已建成。平臺正式運行后,任何一個普通臺灣農業生產者或在大陸創業的臺灣農民,都可以把自己的產品信息掛到網上,與遍布大陸的400萬個直接銷售終端點聯系。眼下,該平臺已與30多個在臺企業簽約。朱進華希望借助這次江蘇臺灣周蘇臺農業合作洽談會,尋找更多合作伙伴,使這一新型平臺成為溝通蘇臺農業的“高速通道”。
臺資、臺企、臺灣農產品引進來,蘇資、蘇企、江蘇農產品走出去,雙向資源互惠流通,這是蘇臺農業合作最美好的愿景。今年5月底,在臺南縣走馬瀨農場舉辦的南京——臺灣現代農業論壇上,南京春江新迪有機農業有限公司與花蓮縣簽訂意向性協議,擬投資2000萬元在該縣實施水產養殖項目,這也將是江蘇省第一個蘇資入臺農業項目。公司總經理胡杰介紹,雙方正就關鍵問題進行緊密協商。(記者 夏丹 王拓)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