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到不了基隆的東方鐵達尼號
據(jù)官方報告,太平輪生還者僅36人,其余全部罹難。
當年的國防部參謀葛克少校是僥幸生還的太平輪罹難者之一,時年34歲,其妻和三個孩子全部遇難。作為太平輪善后委員會的成員,葛克的證詞至今仍保存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庫房里:
……(我)攜了妻兒登上甲板,那時下艙已有水浸入,只見兩只救生艇上擠滿了人,可是船上并沒有一個船員把救生艇解繩入海。我們立在煙筒左側(cè),船向右邊傾倒,不一會功夫我覺得腳下冰冷,懷里的兩個孩子與緊挽著手臂的妻與幼兒不知何時沖散了。我立即把皮鞋脫去,手槍丟掉,抓住水面上一只木箱,是時有風浪,不能隨心所欲,木箱亦因進水而下沉,適有一塊木板,上面坐有三個人,我即棄箱就木。這樣隨著海浪漂流,直到天亮七點鐘才有一艘外國輪船把我們救起……
后來得知,那艘外輪是澳大利亞軍艦華爾蒙哥號。生還者中有35人獲救于這艘軍艦。
據(jù)臺灣出版的紀實報告《太平輪1949》載,至少到2005年,太平輪上的另一位生還者葉倫明,還以88歲高齡健康地生活在香港,并且經(jīng)常參加腳踏車、游泳、慢跑鐵人三項比賽,是港島知名度很高的馬拉松選手,拍攝過許多公益廣告。
當時葉倫明是趴在一只木桶上活過來的,次日一早幸遇華爾蒙哥號,被搭救上船后徑直送回了上海。兩岸隔絕后葉與在臺灣的妻子、兄弟斷了音訊,1980年獲準去香港定居。居港期間靠手工縫制一些床上用品出售謀生。也許是太平輪上的生死涅槃超度了他的體魄,幾十年來他從未看過醫(yī)生。1993年他曾參加過連續(xù)長跑29小時的馬拉松決賽,并獲得冠軍。
一想到那些被大海吞噬的生命,葉倫明就會有一股動力:“要努力留住呼吸與生命的感覺”。
本案未有終結(jié)
無論從哪個角度推敲,太平輪的直接駕馭者和它的老板,都對這次災難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出事后,眾口一詞的譴責都離不開兩個字:瀆職。
太平輪船長罪無可逭。有幸存者追述,“船長在浮筒上跳海死了,他說無臉見人”。對這一說法,中聯(lián)公司副總經(jīng)理馬斯才在1949年4月6日上海地方法院庭審中予以了證實:“船長楊俊坴已遇難。”但船長后來移居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子女對此說并不認同,他們?nèi)耘f相信父親是失蹤了,還沒有回家。盡管此時距離失事已經(jīng)過去了60年。
逝者已矣。他帶走的不僅有生命,還有尊嚴、真相和責任。
直接承受沖擊的是太平輪的頂頭上司中聯(lián)企業(yè)公司的總經(jīng)理周曹裔。大年初一(1月29日)下午4時,數(shù)百名罹難者家屬脅迫中聯(lián)公司職員帶路,沖進周家私宅,狂怒之下?lián)v毀了所有的家具、擺設;中聯(lián)公司的大門、辦公設備、玻璃窗,也在此前被全部砸爛。
公司員工派代表聯(lián)名向上海市參議會提出吁請,市參議會無從應對,只留下如許文字:“本案因各種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未及召開會議�!闭f穿了就是無限期拖延。
中聯(lián)企業(yè)公司的其余股東全部跑光。中聯(lián)企業(yè)公司事先投保的華泰、鴻福兩家保險公司迅速宣布破產(chǎn),雙雙“勝利”大逃亡。
中聯(lián)公司對于尸體之打撈,遺孤之撫恤,儼然置身事外,于事變致使被難家屬遺孤寡婦生活失其所依,其凄泣呼號、吁叫求援,悲慘殊桓……
事實上,此時周曹裔的公司已徒剩一具空殼,包括臺灣分公司,也無力按法院判決支付賠償款了。
1949年5月27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數(shù)十萬大軍的強大攻勢下,上海全境宣布解放。
江山代謝,本案未有終結(jié)。(《檔案春秋》供稿)
聚焦走廊
在宏大的歷史流程中,公眾人物是后人的記憶座標。
太平輪事件之所以在海峽彼岸長期糾結(jié)人心,成為在朝在野各界揮之不去的夢魘,國民黨陸軍上將白崇禧之子白先勇還以之為背景寫出了小說《謫仙記》,吳宇森導演2008年也曾宣布要拍攝太平輪故事(后放棄),同這些不幸罹難的冤魂密切相關(guān)。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眼太平輪上的死者——
軍政要員有:國民黨山西省主席邱仰浚及其一家,國民黨遼寧省主席徐箴及其一家,蔣經(jīng)國留蘇時期的同窗好友俞寄虞,國民黨總統(tǒng)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之子,國民黨臺灣陸軍訓練部司令教官齊杰臣之家眷五人,袁世凱之孫袁家藝,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東南日報》社社長陸淑影與其先生,曾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海南島日軍投降的駐島司令王毅將軍,國民黨天津市市長之子、《時與潮》總編輯鄧蓮溪……
公務人員有:國民黨國防部第二廳調(diào)臺職員三十多人,中央銀行押運員六人,淡水合作社負責魚苗放流的工作人員十三人,郵電局職員……
商賈名人有:臺灣清真寺創(chuàng)辦人、永寶齋老板、翡翠巨子常子春的子女家屬十一人,臺灣樟腦產(chǎn)業(yè)第一人吳祿生,香港已故女首富龔如心的父親,林月華早年成功的富商爸爸,著名棒球評論家張昭雄之父,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編輯及家人若干,香港《工商日報》記者,等等。
著名美籍華裔刑案鑒識專家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也在太平輪事件中不幸遇難。那年李昌鈺還不到10歲。太平輪失事后,李昌鈺追憶自己的母親李王岸佛曾專門雇飛機前往水域上空尋找,但“僅見黑色燃油漂浮水面,其他毫無漂流物或遇難乘客蹤跡可尋”。
知名與否對于逝者其實毫無價值,只是在宏大的歷史流程中,公眾人物更容易成為后人的記憶座標。
向太平輪落難旅客伸出援救之手的,除了澳大利亞軍艦華爾蒙哥號,還有失事海域附近的舟山群島漁民。世居岱山島的漁民姜思章那年13歲,小年夜當晚出海捕魚的父親徹夜未歸,正當全家人提心吊膽地捱過一夜一天之后,父親終于于除夕夜駕船返回。進門后父親說,返航途中正逢太平輪失事,他與大伙合力救起數(shù)人。天冷,船上無多余的御寒衣物,他們只能讓生還者脫下濕衣鉆進漁民的棉被保暖,然后將他們送往附近島嶼,交“有關(guān)單位”處理。
臺灣方面因此有人推斷,生還者應該不止官方認定的36人。
因為盛傳太平輪滿載金銀珠寶,幾十年來覬覦那片海面的大有人在。
[ 責任編輯:孫金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