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外開花墻內不香”】
馬克龍“百日新政”吹響改革號角,但在多個方面并未取得實質性勝利,凸顯出沒有政治根基的新型政黨在執政初期面臨的巨大阻力。
中國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儲殷認為,馬克龍執政百日有一些新氣象。他在打擊裙帶、反腐敗問題上非常堅定,表現出政治新人難得的激情和使命感,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政治經驗的短板。
法國經濟和政治問題積重難返,需要極大魄力、時間和耐心去解決。馬克龍在執政百日中展現出青年政治家的朝氣,但手法不夠老道,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
對于自己執政百日的表現,馬克龍自己認為,相比短期目標,具備長遠眼光的長期施政計劃才更為重要。
目前媒體普遍認為,作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馬克龍以其國際視野和開放精神贏得了選民,在英國脫歐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給歐洲乃至全世界擔憂民粹主義的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因此在國際舞臺贏得了聲望。
但在國內施政上,馬克龍仍需“修煉”,可謂“墻外開花墻內不香”。
【相關鏈接】
在今年4月27日舉行的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分居前兩位,從而進入5月7日的決勝輪對決。第二輪投票前,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一度高達59%,優勢明顯。
最終,在第二輪投票中,他獲得約2074.31萬張有效選票,以66.10%的得票率戰勝勒龐,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記者尚栩、海洋、胡若愚、閆潔,新華國際客戶端)
延伸閱讀:馬克龍支持率急跌 德媒:改革觸及眾多人利益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法國總統馬克龍自上臺后就一直受到法國和國際輿論的密切關注。8月15日,正是馬克龍執政百日,而其低迷的支持率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法國《費加羅報》13日稱,馬克龍在議會工作方面表現出色,議會能夠快速對一系列重大主題進行討論與處理,與前總統奧朗德上任后的拖拖拉拉、不停等待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議會很快通過了政治生活道德化法律、允許政府對勞工法進行深入改革等議案,顯示了改革的速度與力度。
但也正是馬克龍的速度,引發了民意的迅速反應:近一個多月以來,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急速下跌,幅度之大十分罕見。法新社稱,這無疑是對其執政狀況拉響了警報。法國民意調查所(IFOP)12日公布的一項為《費加羅報》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只有36%的法國人對馬克龍的執政表示滿意,相比其執政初的62%滿意度差距極大。該民意調查機構的分析師福蓋認為,馬克龍已經走出了人們寬容、喜歡他的階段,進入了一個要為自己政治選擇承擔后果的時期。
馬克龍民意劇跌原因何在?《焦點》周刊網站13日發文認為就是馬克龍的一系列具體措施觸及了眾多法國人的利益,特別是凍結公務員工資上漲指數、對退休人員收入開征對其他收入都征收的普遍化社會捐金等。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措施也對其形象不利:如在取消居住稅方面態度前后變化,對住房福利補貼進行下調等。而福蓋分析顯示:今天馬克龍總統面臨的危險是,人們逐漸從“此人十分出色、會讓自己在各方面成功”的看法轉向“此人最終是個混蛋”的看法。法新社評論上述民調結果時還稱,總統執政初期還有一系列現象影響了人們的看法:有人認為馬克龍喜歡“作秀”,如穿著飛行員服裝在伊斯特爾空軍基地的報道等。而其執政初期就有一系列丑聞導致四名政府要員辭職,其中包括馬克龍的親密助手理查·費朗和中間派合作伙伴白魯。
《世界報》網站13日稱,馬克龍希望通過法律給其夫人一個“地位”的做法也引起了民意的誤解,結果導致許多人聯名簽署反對信,使馬克龍最終放棄了這一法律改革而僅以公約形式規定第一夫人地位了事。
對于馬克龍執政百日的支持率暴跌,政界反應不一:總統府發言人卡斯特內13日稱馬克龍的執政百日奠定了法國進行深刻改革的基礎。他認為政府3個月的行動給政治、經濟與公共事務三個領域都帶來了深度改革,行動非常迅速。但共和黨議員西奧蒂則認為馬克龍撞到了現實之墻,稱總統錯過了任期初的成功。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