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革計劃或難實現
上任一個多月以來,文在寅以親民形象示人,展現了不同于歷任總統的作風,成為坊間美談。不過,對文在寅而言,提振經濟增加就業,削弱財閥對韓國經濟的綁架,根治與之盤根錯節的政治積弊,才是保有民意支持的根本。否則,他塑造的“接地氣”形象最終將淪為“作秀”。
然而,文在寅接手的韓國經濟猶如“燙手的山芋”。去年,韓進海運、三星、樂天三大集團相繼出現問題,帶有濃重財閥色彩的韓國經濟更趨低迷。這也導致失業人口居高不下,2016年韓國失業人口首次突破100萬人,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最高紀錄。
為此,文在寅在上臺伊始就提出了11.2萬億韓元(約合100億美元)的補充預算案,計劃重點改善就業問題。文在寅呼吁國會早日通過補充預算案,以加快實現增加就業、提振經濟等目標。
但由于此前文在寅“強行”任命金尚祖與康京和,在野黨陣營很可能“還以顏色”。如果補充預算案在國會受阻,將或多或少拖累文在寅經濟改革的步伐。
外交困局短期難破解
文在寅接盤的韓國外交局面同樣不容樂觀。文在寅上臺后旋即向中美日俄等國和地區組織派出特使,為韓國新政府營造出對外尋求溝通的積極形象,但各種外交難題依舊。
在“薩德”部署問題上,文在寅下令重啟全面環評、暫停后續追加部署。雖然按下“暫停鍵”,但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此前曾表態,青瓦臺無意從根本上改變“薩德”部署決定。
“薩德”問題實際上是韓國如何平衡對中美兩國外交的問題。本月底,文在寅將首訪美國。韓方的表態意在安撫美國,以保韓美關系不動搖。但對中方而言,這更像是緩兵之計。換句話說,橫亙在中韓之間的鴻溝一點沒縮小。
文在寅走馬上任一個多月以來,韓日高層往來密切。然而,在“慰安婦”協議問題上,雙方都表現出不會輕易妥協的態度,還沒有拿出更進一步的處理方案。“慰安婦”仍將是影響韓日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與保守派主張對朝鮮強硬不同,文在寅強調與朝鮮對話的必要性,但尋找與朝鮮對話的開端顯然需要花更多時間,韓朝關系緩和暫且無從談起。
分析認為,文在寅的外交政策不同于前任政府的“一邊倒”,而是在大國之間尋求一種戰略平衡,但這一目標實現起來難度不小,將考驗其政治智慧。
(編輯:劉新 栗一星 來源:新華網、央視網、環球時報、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