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抹黑” 抹到自己
2016年8月,英國《每日電訊報》一篇文章引起軒然大波——文章的標題赫然是《若讓中國參與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中國將如何在緊要關頭關掉英國的電燈》,作者欄寫的是英國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
近日,在媒體的曝光下,里夫金德不得不承認,自己接受了杰克遜協會的要求,為該文署名。在媒體的曝光中現形的除了這位前外交大臣外,還不乏諸多政客和記者。而這一切的起因,則源于日本駐英國使館的收買!
阮宗澤表示,雖然智庫接受第三方資助在西方社會司空見慣,但類似于日本駐英國使館這種政治目的明確的“資助”極為罕見——讓英國智庫發表對日有利、抹黑中國的內容,性質極為惡劣。他指出,英國輿論較為發達,日方借拉攏前高官和政要“下水”, 傳播對華不利的信息,帶有更大的欺騙性�!斑@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資助問題,而是影響當事國輿論甚至會影響其官方和民眾的對華立場。”他說。
高祖貴表示,日本通過資助第三國智庫機構研究的方式實現“政治游說”,試圖用此舉影響英國決策層、精英階層對華重大決策上的態度和立場,讓英方各界在自己的立場上背書,“受資助的智庫和專家由此得出的報告和言論,未必符合所在國的利益,倒是更符合資助國的利益�!�
對此,趙磊也指出,作為一名曾經擔任過政要的智庫專家,不應將自身的觀點與所得報酬捆綁,應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任。
事實上,里夫金德等人早有“前科”。2015年初,英國《每日電訊報》和第四頻道記者就曾假冒外國公司員工,對12名英國資深議員展開“釣魚調查”,最終里夫金德等人“上鉤”——承諾利用自身政治影響力為公司服務,換取金錢和其它好處。東窗事發后,里夫金德被迫辭去英國議會情報和安全委員會主席一職。
目前在媒體的追問下,日方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在趙磊看來,如果此事確系日本駐英使館指使,等同于日本政府在雇傭外國智庫做反華宣傳,此事已上升至政治丑聞的程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