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即便在俄美之間飽受“夾板氣”,安倍仍希望頂著美國的壓力鍥而不舍地推動日俄關系艱難前行。安倍心里的盤算是,要想對抗中國,日本不能僅僅依賴美國,還要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想方設法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打入楔子,為日本贏得更大的活動空間和回旋余地。
俄羅斯對日本則似乎擁有天然的“心理優勢”,總顯得淡定從容,不是派轟炸機到日本海巡航一圈,就是在擇捉島和國后島上部署一些岸防導彈系統。俄羅斯適當發展對日關系,確實也可以一舉多得。對日外交既是俄羅斯“西向外交”的微妙一環,也是其“東向外交”的重要一環。日本是西方社會一員,俄在烏克蘭危機后一直想把日本作為打破西方對俄制裁統一陣線的突破口,所以,普京此次訪日對俄“突圍外交”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同時,俄羅斯也把日本作為“東向外交”再平衡的重要抓手和遠東開發的重要金主之一。俄羅斯認為,“東向外交”應是網狀外交,即在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同時,也要發展與日本、印度、韓國、越南等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關系,以顯示俄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
目前,俄日雙方都在為普京訪日作最后的準備工作。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石原伸晃12日表示,根據安倍首相今年5月在索契會見普京時提出的8點經濟合作建議,日俄正在加緊磋商具體項目,但這些項目均不會觸及西方對俄制裁的紅線,也與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無關。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則表示:“莫斯科愿意進一步加強與東京的經貿聯系,但締結和平條約一事還在專家層面磋商。”
與佩斯科夫直截了當的表態相比,石原伸晃的表態給人以“此地無銀”的感覺。以經濟合作為杠桿撬動俄在北方領土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安倍對俄外交的重要戰術策略。有日本媒體分析稱,安倍執意向俄靠攏,也與其個人情感有關。安倍在《致美麗的國家》一書中,披露了他已故父親、日本前外相安倍晉太郎為日蘇談判而努力的故事,包括安倍晉太郎推動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訪日等細節。1991年4月,安倍晉太郎抱病與戈爾巴喬夫會談,當時陪在他身邊的就是時任安倍晉太郎秘書的安倍晉三。
為了實現父親的夙愿,安倍可謂是費盡心機。他今年5月專程跑到索契與普京會談,提議以“新方法”推進包括北方領土問題在內的和平條約簽訂談判問題。安倍在會見后強調:“感覺找到了打破僵局的突破口。”今年9月,俄日首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談時,雙方重申以“新方法”開展和平條約簽訂談判。安倍甚至表示:“逐漸看到了今后根據新方法進行談判的具體道路。”就在普京此次訪日之前,安倍日前還在強調:“下定在我這一代為領土問題畫上句號的決心迎接首腦會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