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銳時尚媒體《周末畫報》時裝總監沈曄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分析說,不難發現,龍袍、刺繡和青花瓷這些符號還是如今西方主流媒體眼中的中國元素,他說,“這簡直和我們一聯想到法國,就把其等同于波旁王朝時期的假發、緊身胸衣、洛可可風格裝飾一樣可笑”。
對服飾中蘊含的東方美學,沈曄也指出,中國服飾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服裝面料的研究便大有可為,比如云錦、杭羅、緙絲、莨綢這些傳統面料,相信就足以激發人們的興趣。
報道稱,“中國風”在國際時尚界中成為潮流,某種程度而言,意味著中國在全球市場地位的提升,消費者的需求被放大與重視,而在時尚相關產業上,品牌、設計以及行業中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則是國家綜合軟實力的一個表現。
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不斷積累,帶有中國元素、中國特色的“中國風”產品,也一陣接一陣地向世界各地吹送。
報道稱,經濟、科技、工業等硬實力的提升,進一步帶動文化、娛樂、時尚等軟實力范疇的傳播,“中國品牌”在國際化道路上不斷邁步推進。從大手筆的海外并購潮,到線上支付和社交媒體平臺的普及化,“中國造”正不經意地走進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從較注重“高大上”文化傳播的孔子學院到通俗易懂的電視節目等“華流”的逆襲,“文化中國”海外輻射點逐漸擴大,向世界展開魅力攻勢。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