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布參選總統(tǒng)起,特朗普就以“華盛頓政治圈外人”自居,反復指責黨內對手和希拉里是老油條政客、高高在上的建制派,利用美國選舉政治“作弊制度”撈取利益。正式成為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后,他投放的第一個大選廣告就抨擊說:“在希拉里·克林頓的美國,制度被繼續(xù)作弊,以對付美國民眾。”
反過來,當特朗普這位房地產(chǎn)大亨的避稅丑聞曝光后,希拉里呼吁立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候選人必須公布納稅單。希拉里還痛批說,特朗普口口聲聲要變革華盛頓“作弊制度”,但恰恰是他自己利用制度作弊獲取巨大利益,“是這一作弊制度的象征和代表”。
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年美國大選是一場“標簽戰(zhàn)”。總統(tǒng)候選人爭相給對手貼標簽,媒體也跟風推波助瀾。在特朗普及其鐵桿支持者口中,希拉里是“騙子”“病人”“罪犯”,應當進監(jiān)獄而不是進白宮。希拉里競選團隊則抨擊特朗普是“自大狂”“煽動家”“陰謀論者”和“專制寡頭”,拿他涉嫌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言論大做文章。有趣的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希拉里和特朗普互貼的標簽有不少趨同。比如都攻擊對方偏執(zhí)、虛偽、當總統(tǒng)不合格、沒有“總統(tǒng)范兒”。如今,他們又拿“作弊制度”說事,互貼并被貼上共同的標簽——“作弊制度”的受益者、代表者。
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過程漫長、環(huán)節(jié)復雜,激烈的選戰(zhàn)成為各種制度弊端、種族矛盾、社會裂痕的大曝光。但大選過后,多少弊端、矛盾和裂痕能得到認真對待,期待值不高。特朗普的競選廣告恐怕至少說對了后半句,“作弊制度”還會繼續(xù),對付的是普通民眾,吃虧的也是普通民眾。
[責任編輯:郭碧娟]